宏觀杠桿率增幅趨緩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擴大
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《宏觀杠桿率季度報告》顯示,今年上半年宏觀杠桿率增幅為21個百分點,由上年末的245.4%上升到266.4%。
二季度,杠桿率仍在上升,但增幅趨緩。報告顯示,一季度攀升13.9個百分點,二季度攀升7.1個百分點,增幅明顯回落。
具體來看,在一季度宏觀杠桿率增幅中,企業杠桿率的攀升貢獻了七成,政府杠桿率貢獻了16%,居民杠桿率僅貢獻了14%。在二季度宏觀杠桿率增幅中,企業、政府與居民部門杠桿率的攀升分別貢獻了46%、25%和28%。相對于一季度,二季度居民部門與政府部門杠桿率的邊際貢獻在上升。
在一季度金融數據發布會上,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也提到,一季度受疫情影響,據測算我國宏觀杠桿率提升了14.5個百分點。從現在的情況來看,可能二季度宏觀杠桿率還會上升。
阮健弘認為,要看到當前宏觀杠桿率上升背后的機理。在逆周期政策調節,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、復商復市過程中,應當允許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。這種階段性上升是金融擴大對實體經濟信用支持的體現,今天這么做是為未來的合理宏觀杠桿率水平創造條件。
從一季度各項宏觀經濟數據來看,金融逆周期調節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效果已經顯現。央行對全國1萬家實體企業的調查顯示,截至6月15日,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已經達到或超過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;服務業的開工率已經回升到了90.7%。“所以,逆周期政策提供的信用支持已經在實體經濟方面取得效果,當前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是允許的。”阮健弘表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半年金融部門杠桿率保持穩定。報告顯示,2020年一二季度,資產方統計的金融部門杠桿率分別上升2.9%和-0.5%,上半年共上升了2.4個百分點;負債方統計的金融部門杠桿率分別上升了1.0%和-0.3%,上半年共上升了0.7個百分點。金融部門去杠桿成效顯著,金融部門內部的資金空轉現象得以有效抑制。
報告認為,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,這既彰顯了我國經濟的韌性,也與政府推出的各項救助與支持措施是分不開的。可以說,宏觀杠桿率較快上升亦是政策層面在面臨百年不遇的疫情沖擊時,努力促進經濟恢復的主動作為。
報告也指出了幾方面的問題,從長期穩杠桿的角度,報告認為努力恢復經濟增長是第一要務。實體經濟杠桿率由一季度攀升13.9個百分點到二季度攀升7.1個百分點,增幅回落近一半。同期,實體經濟總債務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擴張速度不僅沒有放慢,甚至還有所提高。這充分表明,引起二季度杠桿率增幅趨緩的主因是經濟增長率由負轉正,或者說是杠桿率分母因素發揮了更大的作用。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長繼續恢復,則宏觀杠桿率增幅趨緩是可期的,甚至可能出現季度性的杠桿率回落。所以說,未來宏觀杠桿率走勢主要取決于經濟增長而非債務擴張。
報告強調,應該警惕信貸與實體經濟活動錯配帶來的問題和風險。為應對疫情沖擊,很多信貸需求是用于紓困而非商業活動的擴張。這從總體上會引致宏觀杠桿率大幅攀升,局部也會帶來資金套利和資產價格較快攀升的風險。
報告同時提示,面對壞賬率較快上升,銀行部門要做到未雨綢繆。今年金融業增加值仍然保持較快增長,既有會計核算制度的原因,也與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下降相關。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3.2%,相比2019年一季度末192.2%的階段性高點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。
報告認為,要對未來不良貸款做到未雨綢繆,需從兩個方面做好準備。首先是預先計提撥備,減少銀行分紅。在銀行賬面利潤隨著存貸款規模快速上升而上升的同時,要進一步夯實“家底”,更大幅度地計提撥備;其次是進一步給予財政補助,包括用專項債資金充實地方法人銀行的資本金,也包括用財政與金融相協同的方式給予中小企業相應的支持。